1. 首页 > 文化常识

县委大院的人怎么看《县委大院》

最近,浙产剧《县委大院》冲上热搜。剧中虚构的光明县,让不少观众产生好奇,想找找它的原型到底在哪儿。

其实不用找,它是中国数千个县(市、区)的浓缩。数亿群众生活在这里,每天上演着最鲜活的基层故事。

串联其中的,是一个个有血有肉、形形色色的县乡干部。在他们身上发生的那些事儿,体制内的干部怎么看?有没有共鸣?追剧之余,让我们听听浙江县乡院里的人是怎么说的。

接不接地气、真不真?自《县委大院》播出后,这样的讨论一直很热烈。

本以为它又红又专,没想到毫不避讳问题,针尖对麦芒虽然有艺术加工和戏剧效果,但很多地方还是比较真实的……

看个剧看出了上班的感觉。庆元一名干部这样形容自己对这部剧的观后感。

共鸣正来自于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。

看到剧中干部说自己踩着一辆独轮车,手里还扔着六七个小球,这位庆元干部不由会心一笑,基层干部就是这样,辛酸中又带着点喜感。

听说很多故事都有现实原型,一名90后基层干部坦言,《县委大院》之所以让人身临其境,很大一个原因,是它描绘的大院内外众生相没有脸谱化,尤其是体制内衣食住行等细节,拿捏得很到位。

图源:人民网微博

比如,公职人员的发型是小平头、大背头、梳偏分;比如,领导乘车一般都坐右后排;再如写情况说明要反复修改、要报送等,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吗?这名干部看剧里的新人林志为,越看越像刚进大院时的自己,怎么称呼领导、上班要怎么穿等各种难题,简直像架了个摄像头在我们这些职场‘小白’头上。

有的干部找到了自己的影子,但也有干部觉得,剧中部分地方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,就像拆迁这样的事,正常来说,一级有一级的职责,一般村社干部先上,镇街领导干部再上,实在难度大的,会让县领导领办。

院外人看热闹,院内人看门道。还有干部更加细致,说剧中县府办主任熬了几个晚上赶出来的材料,不仅字体、排版、内容等不符合要求,材料一开头就讲大道理、提要求,其实我们已经在改会风、改文风,现在的发言越来越‘说人话’、接地气。

当然,《县委大院》并非只停留在呈现基层干部工作的苦和累。正如仙居一名干部所说,县里的事,不是书记、县长几个人就能办好的,而是整个大院团结群众的集体奋斗,不少人爱看这部剧,就是想看干部们怎么努力‘打怪升级’,先苦后甜。

有网友这几天追剧上头: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对县乡干部有了更多关注,也体会了一把他们的经历。

而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听说这部剧收视率很高,都感到欣慰,现实远比电视剧复杂得多,工作也难办得多,希望通过电视剧,老百姓能对我们多一份理解与支持吧。

图源:电视剧《县委大院》微博

县域要怎么治?《县委大院》从故事一开始便抛出了这个疑问。

主人公梅晓歌刚到光明县,摆在他眼前的,可谓一个烂摊子:地方财政入不敷出、产业发展遭遇瓶颈、环保污染问题突出等。

光明县的逆袭,和剧外很多县探索现代化新征程的经历很相似。

想要逆袭,可不容易。山区县武义的一名干部看了几集剧,就联想到了自己县,一个县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,但‘五脏俱全’,就像国家治理的‘微缩版’,找准自身的定位很关键。早在十几年前,他还在乡镇工作,眼看群众蜗居深山,连温饱、出行、就医等都成难题,不要说产业项目招不进来,年轻人都留不住,当干部的,脸上无光啊!

图源:电视剧《县委大院》微博

和剧里一样,他们先从隔壁的优秀县学起,白天驻镇村,晚上跑邻县,慢慢摸索出工业强县、科创兴县、文旅富县、生态立县的发展路。如今他的脸上写满自豪,我们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下山脱贫,现在正培育新兴产业,带着山区群众共同富裕。

剧中光明县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,折射出县域治理的万般景象。治县,既要将上级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到位,也要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,凡事都得统筹着干。

就说抗疫这三年,基层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,是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如何两手抓。柯城一名干部的办公桌抽屉里,塞满了火车票。为了招商引资,最忙的时候,他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全国各地跑。

生怕竞争不过其他优势更明显的地方,当地还成立招商项目推进专班。如果对方有疑问,他们一般会在12小时内拿出一份书面反馈。

相比追剧,平湖一名年轻干部追得更勤的,则是从中央到省委的新政策,我们最近都在跑企业做调研、研究政策,想方设法调动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。

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,浙江满世界抢订单的消息又冲上热搜。这名年轻干部看到同事赴日本招商,不到6天就对接了10多家企业,敬佩的同时他心中也燃起了激情,年轻干部尤其要敢拼敢为,下次有这样的机会,我一定主动争取!

以浙江之治展现中国之治,浙江有许多全国闻名的网红县: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,习近平同志曾经的基层联系点嘉善,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……这些县域宝贵的基层治理实践,是剧外最生动的县委大院故事。

图源:电视剧《县委大院》微博

一部《县委大院》,也引出了话题,县官怎么当?

干部们觉得,事儿,是剧中的这么些个事儿;法儿,可不只是这么些个法儿,老百姓骂你还是夸你,取决于你给群众办事的能力怎么样。

群众工作越有针对性,越接地气,也就越显实效。义乌一名干部讲了这么件事:当地后宅街道陈宅村,村头环境脏乱村的黄旗曾经插了近一个月。老百姓不干了,凭啥咱们村是黄旗,别的村就是红旗?

原来街道干部多次调研发现,村民维护环境卫生不自觉,主要是觉得这件事和自己无关,集体荣誉感不强,于是才想出这个红黄旗的激励办法。

这名干部常去村里走访,亲眼见证了村民态度的转变,他们说,千金难买一面旗,这是大家的脸面。此后,村民们每天轮值,连死角都不放过,村庄变得越来越干净,大家也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黄旗降、红旗升。办法很土,但确实管用。这名干部说。

在基层当干部,就要能啃硬骨头。而啃硬骨头的底气,则来自于调研的深入和与群众走得有多近。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、书记的1000多个日夜中,就骑着一辆二八式自行车跑遍了当地每个村落,为老百姓做实事。

体制内的人并不是‘一张报纸一杯茶等下班’。镇海一名干部想起剧中艾鲜枝说的话,百分之五的硬骨头,我们用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把它啃下来,何止,我们几乎花了百分之一百的力气。

为了推进国家重点战略项目,这名干部要做5个村的拆迁安置工作。刚开始,村民连门都不让进,后来他厚着脸皮每天去,一个个拉家常、加微信。门进了,说上话,事情也慢慢谈下来,现在,还有不少村民逢年过节给他发微信问候。

图源:电视剧《县委大院》微博

有网友看剧后,这样评价里面的县乡干部:领导的头发太多了,不写实局里局气,县里县气透明水杯泡满茶叶或枸杞,十足老干部……

其实干部形象也不完全像网友说的那么刻板和雷同。瓯海一名85后副区长刚上任两周多,看到身边的区乡干部有个性、有特色,做起事来有想法、有新意。他打趣道:不用看梅晓歌,浙江就有很多优秀干部是我的榜样。

有一天啊,咱们老了,回到了光明县,走在街上,横竖那么几条街,走走看看,我们可以跟自己说,这个地方是因为我们才搞好的。剧中这句话,让他很触动,我希望在我工作的地方也有那么一天。

《县委大院》还在播出,剧外更精彩的基层故事也在继续,里面不只有无数扎根一线、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,也有新时代每一个为幸福而奋斗的你和我。

(原题为《县委大院的人怎么看》)

栏目主编:张武 文字编辑:李林蔚 题图来源:人民网微博

来源:作者:浙江新闻微信公众号

网友看法

1、网友邓主义:我就是县委大院的,年轻时就进了县委大院。《县委大院》电视剧,来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,理想生活,正面教育,寓教于乐,主旋律作品,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

2、网友可靠宝妈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反派很真实,正派很虚幻,希望有一天现实中也有像剧中一样的正派

3、网友龟次郎的夏天:县长骑自行上班,这一幕出来,只能当童话剧看了

4、网友神经病啊我不要面zi啊:年度科幻巨制

5、网友小笙等酒来:离现实太远,这是一部年度科幻剧,[撇嘴]!

6、网友小也180528943:给县委大院点赞

  县委大院有原著小说吗

  没有的。

  《县委大院》没有原著,而是原创剧本,编剧是王小枪,他有很多代表作,在圈内有一定知名度。在经年累月的粗暴式资源滥采下,光明县(虚构)政治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,新任县委书记梅晓歌面对干群关系疏离、社会矛盾繁杂、政府债台高筑、财政入不敷出的烂摊子,临危受命走马上任,用惊人的毅力解决着光明县久症顽疾,并顺应新时代大趋势、大变革一路前行,与同事们共同面对复杂局面,处理复杂问题,担当起新时代县委书记的职责使命。最终,在梅晓歌和县委大院同事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之下,光明县终于走出泥潭,焕然一新。

本文来源于百度,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,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,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。如侵犯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791118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