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基本常识

孟子·梁惠王上是谁写的 梁惠王是哪个国家君主

  孟子·梁惠王上是谁写的?是孟子的。关于孟子·梁惠王上是谁写的以及孟子认为人有四端下列只有哪一项是正确的,孟子三章,孟子简介,孟子义,孟子名言名句等问题,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:

孟子·梁惠王上是谁写的

梁惠王是哪个国家君主

  魏国的。

  梁惠王其实就是战国时魏国的魏惠王,名罃(yīng),公元前370年即位,在位52年。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习惯,一个诸侯国的名字可以用其都城代称,因为当时魏国的都城是大梁,所以魏国也可叫做“梁国”,魏惠王也可以叫做梁惠王。

孟子·梁惠王上是谁写的

  是孟子的。

 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出自《孟子》。

  孟子(约公元前372年~约公元前289年),名轲,字子舆,邹国(现山东省邹城市)人,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,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。

 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。

 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,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。

 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、行仁政;在学说上推崇孔子,反对杨朱、墨翟。

 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。

  父名激,母邹氏。

 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,被后世尊称为亚圣。

 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《孟子》一书,属语录体散文集,是孟子的言论汇编,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。

  他提倡仁政,提出“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,游历于齐、宋、滕、魏、鲁等诸国,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前后历时二十多年。

 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“迂远而阔于事情,而没有得到实行。

  最后他退居讲学,和他的学生一起,“序《诗》,《书》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。

人物生平

 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(公元前479年)大约百年左右。

 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,都是贵族的后裔,平民出身,幼年丧父,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、教书、周游列国。

 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,但魏、晋之后却传出子车、子居、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,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。

  拜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为师时姓曾名参(孔子亦有徒名曰曾参,即曾子),后更改名轲,邹(今山东邹城市)人。

 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,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。

 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,幼年丧父,家庭贫困,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。

  学成以后,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,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到过梁(魏)国、齐国、宋国、滕国、鲁国。

 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,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。

 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“迂远而阔于事情,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。

  最后退居讲学,和他的学生一起,“序《诗》、《书》,述仲尼之意,作为《孟子》七篇。

 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。

 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,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,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。

  他说:“诚者,天之道也。

 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,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。

  孟子的思想体系,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,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。

梁惠王上的翻译

  梁惠王上的翻译:

  孟子拜见梁惠王。

  梁惠王说:“老先生,你不远千里而来,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?孟子回答说:“大王!何必说利呢?只要说仁义就行了。

  大王说‘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?’大夫说,‘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?’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,‘怎样使我自己有利?’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,国家就危险了啊!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,杀害他国君的人,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。

  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,杀害他国君的人,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。

 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,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,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。

  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,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。

  从来没有讲“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,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。

  所以,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,为什么一定说利呢?

  原文:

  孟子见梁惠王。

  王曰:“叟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孟子对曰:“王何必曰利?亦有仁义而已矣。

  王曰‘何以利吾国’?大夫曰‘何以利吾家’?士庶人曰‘何以利吾身’?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。

 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

  万取千矣,千取百焉,不为不多矣。

  苟为后义而先利,不夺不餍。

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,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。

 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,何必曰利?

  此文出自春秋·孟子所写的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扩展资料

  写作背景:

 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
 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,幼年丧父,家庭贫困,曾受业于子思(孔伋,是孔子的孙子)的门人(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)。

  学成以后,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,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到过梁(魏)国、齐国、宋国、滕国、鲁国。

 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,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。

  而他继承了孔子“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“仁政思想,被称为“亚圣。

 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。

  关于他的身世,流传下来的已很少,《韩诗外传》载有他母亲“断织的故事,《列女传》载有他母亲“三迁和“去齐等故事,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。

  据《列女传》和赵岐《孟子题辞》说,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。

  但从年代推算,似乎不可信。

  《史记.孟子荀卿列传》说他“受业子思之门人,这倒是有可能的。

 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,子思门人也罢,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。

  所以,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,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。

  和孔子一样,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、齐、宋、鲁、滕、薛等国,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。

 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,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,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,“序《诗》《书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。

  (《史记.孟子荀卿列传》)我们所见的《孟子》七篇,每篇分为上下,约三万五千字,一共二百六十章。

  但《汉书.艺文志》著录“孟子十一篇,比现存的《孟子》多出四篇。

  赵岐在为《孟子》作注时,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,认为七篇为真,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。

  东汉以后,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。

本文来源于百度,内容不代表滚锁常识网立场,全站信息免费仅供测试,非商业性质和非盈利。如侵犯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79111873